阳光诺和接待28家机构调研,包括广发证券、开源证券、德邦证券等
2024年10月31日,阳光诺和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10月29日接待广发证券、开源证券、德邦证券、浙商证券、兴业证券等28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阳光诺和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董事长利虔,董事、财务总监张执交,董事会秘书魏丽萍。
据了解,阳光诺和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助力国内医药企业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稳定增长,营业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32.47%,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1.40%。研发投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3.76%。公司专注于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的研发,已立项1类创新药项目12项,其中“STC007注射液”进入临床二期,“STC008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CAR-T药物已申报临床受理并取得批准通知书。公司与艺妙神州合作开发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CAR-T药物,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公司计划深化自研药物储备,稳步推进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口碑营销和市场拓展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据了解,阳光诺和在临床业务方面专注于优势领域,包括内分泌、减重、呼吸、部分肿瘤适应症、心内科、镇痛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经验。公司客户主要是传统中大型医药企业,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产品管线布局需求,公司已树立良好口碑和信誉,客户粘性好。公司通过自研品种转让锁定后续临床业务,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为公司带来发展机会。公司基于发展战略,逐步寻求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机会,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人员方面,截至2024年半年度,公司员工1,394人,其中研发人员1,163人,占员工总数的83.43%。随着公司创新药和临床业务的增长,公司会适时调整人员招聘计划,以保障未来业务的发展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阳光诺和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53.20%。公司从药学研究驱动,前期立项储备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在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方面在研项目进度较快的有100余个品种,重点布局在多肽、小核酸、长效微球、缓控释、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等领域。公司临床业务经过多年临床项目经验的积累,在创新药大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适应症领域,随着公司自研品种的落地及临床前、临床服务的逐渐扩展和消化能力的逐步提升,将为公司业绩提供稳定的支撑。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介绍环节
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综合研发服务 CRO,为国内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理药效、药学研究、临床研究和生物分析。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增长,实现营业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32.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1.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0.19%。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53.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11.73万元,同比增长11.37%。2024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20亿元,同比增长43.76%,本期研发费用5041.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38%
二、问答环节
1.公司哪些自研创新药的注册进展较快?
公司专注于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的研发工作,秉承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战略,以核心产品线为中心,积极在内分泌、镇痛、呼吸、肿瘤、心脑血管、泌尿系统、医疗美容、自体免疫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进行布局。目前公司自研立项1类创新药项目共12项,进度较快的是控股子公司诺和晟泰在研的“STC007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二期(2022年9月术后镇痛适应症获得药物临床实验批准,2022年11月中至重度瘙痒适应症获得药物临床实验批准),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接受血液透析(HD)的成人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中至重度瘙痒(CKD-aP)及治疗术后疼痛,“STC008注射液”于2024年7月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其主要适应症为治疗晚期实体瘤的肿瘤恶液质,此外,公司第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品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的CAR-T药物,已经于7月底申报临床受理,并于近日取得了药物临床实验批准通知书,将在第四季度启动临床一期。
2.公司如何看待治疗SLE的CAR-T药物的前景?
2024年6月公司与艺妙神州及其全资子公司再妙生物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协议约定公司为双方合作研发项目“ZM001注射液”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适应症的独家合作方,再妙生物为合作产品的开发实施主体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在药品成功获得批准并正式上市之后,双方将根据事先约定好的比例来分配由此产生的所有收益。
SLE会导致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引起全身炎症,损伤各种组织和器官。全球患者数量庞大,全球范围尚无任何一款CAR-T药物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已上市的靶向治疗药物疗效有限且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器官损害。因此,开发新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在临床研究中,ZM001展现出快速清除B细胞肿瘤且持续性的疗效,以及极低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款安全有效的CAR-T治疗药物。公司与艺妙神州共同致力于推动CAR-T细胞治疗技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应用,为SLE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3.请公司展望一下今年临床板块的规划?
随着公司不断深化自研药物的储备,我们期望能够孕育出更多创新药物、改良型新药以及特色仿制药项目,稳步推进这些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口碑营销,实现获得老客户的认可从而取得新增量订单。未来公司还会加大市场拓展,拓展新的市场领域,提升公司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投资新产品研发,实现共赢。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公司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4.公司保持强劲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53.20%。公司从药学研究驱动,从前期立项储备了丰富的产品管线,在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方面在研项目进度较快的有100余个品种,重点布局在多肽、小核酸、长效微球、缓控释、局部递送与透皮吸收药物等领域,公司能够通过自研品种转让来锁定后续的临床服务。公司临床业务经过多年临床项目经验的积累,公司在创新药大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适应症领域,比如镇痛、心血管、内分泌、医美、部分肿瘤适应症等,随着公司自研品种的落地及临床前、临床服务的逐渐扩展和消化能力的逐步提升,会对公司业绩提供稳定的支撑。
5.公司临床业务竞争格局?
在临床业务方面,我们公司主要专注于我们的优势领域,包括内分泌、减重、呼吸、部分肿瘤适应症、心内科、镇痛等多个适应症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我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临床项目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方案设计经验。公司客户大部分是传统中大型医药企业,每年有稳定的现金流和产品管线布局的需求,通过前期合作基础公司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客户粘性好,这些客户拥有产品管线布局和升级的需求。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项目进度和质量上,对于价格方面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推动自研品种的储备工作。公司会通过研发到一定进度的自研产品的转让,并锁定后续的临床业务。客户在意的是产品未来的预期,公司出售的是产品整体,并不是单独的临床服务,所以相对价格没那么敏感。这种策略使得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6.未来是否有收并购的计划?
公司基于对发展战略的考量,在夯实现有主业的基础上,逐步寻求拓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机会,提高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后续若有相关重组计划,公司会及时履行相应的决策流程并对外披露。
7.公司人员招聘的计划?
截止2024年半年度,公司员工1,394人,其中研发人员1,163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83.43%。药学研究板块人员1,023人,同比增长20.07%,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服务能力。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板块人员371人,同比增长11.41%。随着公司创新药和临床业务的增长,公司会依据市场情况以及成本控制情况,适时调整人员招聘计划,使之与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相匹配,以保障未来业务的发展以及项目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私募资讯)
-
濮阳网站建设,是濮阳本地专业制作网站公司,濮阳网站建设公司,专注于濮阳网站建设,濮阳网站制作,濮阳网站推广,濮阳网站设计,濮阳网站优化...[详细]
-
VITE (VITE) 如果购买?VITE (VITE) 上线了哪些交易所?
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必然会有来自于各个国家的知识提供者跨越语言藩篱来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详细]
-
所以便通过送鸡蛋获取老人联系方式,接下来和老人拉拢感情、建立信任,摸清老人身体和家庭状况来获取老人的信任,再淘汰掉没有购买欲望的老人,最后通过对老人看病问诊后,销售产品。...[详细]
-
两种知识的协同作用,一起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详细]
-
如,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医疗保健系统EssentiaHealth,就正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家庭监护,将30天再住院率降到2%,远低于全国25%的平均水平...[详细]
-
当然,不是说冷门的东西就一定没机会,但是鼓励大家去做热门、需求旺盛的东西,肯定算不上是什么错误吧? 错误之2 作为一个内容产品,它的获利方式大概就3种,第一种叫做广告,第二种叫做电商,第三种叫...[详细]
-
document.writeln('关注创业、电商、站长,扫描A5创业网微信二维码,定期抽大奖。...[详细]
-
H5响应式建站案例-华为 H5建站系统与H5响应式自助建站系统: H5建站系统又被称作为H5建站工具、H5建站软件。...[详细]
-
更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其实炒作过好几次“漂亮50”主体,其中的成分股经常有变化。...[详细]
-
总之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问题多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