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式逆回购交易落地!央行10月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 专家:可盘活大量债券资产 本质上仍是资金业务
财联社10月31日讯(记者 史思同)10月31日,央行官网发布首个买断式逆回购交易公告。
具体来看,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4年10月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
在业内专家看来,央行当月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有利于盘活大量债券资产,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同时,此次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这一机制可以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有效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
央行开展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6个月期限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当月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实现了工具创设后的高效落地。”对于此次交易,业内专家认为,在每日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央行全月净投放中长期资金超6000亿,体现了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本月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当日另一则公告显示国债净买入2000亿元。在专家看来,虽然单独看中期借贷便利(MLF)单一工具10月缩量了890亿元,但综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看,央行全月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超6000亿元,保持了较大的净投放力度。
“这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长期资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长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体现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专家指出,上述工具投放的流动性在年底和春节前还将继续发挥作用,预计届时资金面将保持平稳无虞。
据央行此前公告显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可填补现有7天期逆回购、1年期MLF之间的工具空白。在业内看来,此次操作期限6个月,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上述专家分析,春节前现金投放、缴税等规模都较大,历来有较大的流动性缺口,如果选择3个月品种,将在1月春节前到期,进一步加大流动性补缺压力。而此次央行开展的6个月期操作将于明年4月下旬到期,可完整跨过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突显,盘活大量债券资产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
央行公告称,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根据这一机制,参与机构在投标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最终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
“也就是说,每家机构可能有多笔中标,中标利率各不相同,整个操作也没有统一的中标利率。”业内专家分析,采用这一机制可以更真实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有效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强化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央行此次推出的买断式逆回购与此前的质押式逆回购最大区别在于,作为押品的债券不再冻结在资金融入方的债券账户,而是划转到资金融出方的债券账户。
“此举可盘活大量债券资产,保障极端情况下的央行资金安全,并带动全市场买断式回购业务发展。”在他看来,买断式逆回购实现债券押品的过户,有助于提升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国际化水平。
此外,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的会计处理与市场现有买断式回购交易一致,央行资产方增记对一级交易商债权,而不是债券资产。“这一点与7天期逆回购以及MLF相同,反映了买断式逆回购本质上仍是资金业务。同时,买断式回购存续期间债券押品的利息将返还一级交易商,避免了票息高低对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定价的影响。”
(责任编辑:经济数据)
-
不过,百度这次可不是单纯来刷存在感的,而是带着赤裸裸的目的来的,这得从百度新推的站长平台VIP俱乐部说起,先上图吧。...[详细]
-
如今负债累累,这些钱和人情债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并不想说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我就有资格叫苦,路是自己选的,再辛苦也要撑下去,我的债务、我的团队,像爬在陡峭的山峰时的拐杖一样支撑着我的身体和信念。...[详细]
-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以不到0.5%的平均收视收官,之后古装剧往偶像化、言情化的路线倾斜,历史正剧的生存空间越发有限。...[详细]
-
这意味着,厂商们仍旧需要在研发上投入海量资金。...[详细]
-
如果没有用户在平台上这一切自发的创作,无论是niconico还是niconico超会议都无法得以延续。...[详细]
-
更多是我们过去一周,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双周例会提出来要解决。...[详细]
-
表现在投资上,吴奇隆会告诉朋友,你可以投资这个项目,我保证你会赚钱。...[详细]
-
” 与王涛、董路的短视频品牌不同,孙继海做的是体育短视频平台。...[详细]
-
只要与影视有关,吴奇隆多多少少都会涉足。...[详细]
-
人们购物靠淘宝、京东,吃饭靠百度外卖、饿了么,出行用滴滴、Uber,支付方式是微信和支付宝,理财用陆金所和余额宝。...[详细]